近年來,武昌中心城區不斷擴展、交通流量向外圍逐步擴散,另外內環和三環間距過大,為了適應交通需求增長、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二環線武昌段的建設迫在眉睫。
二環線(八一路~洪山側路)高架橋工程是二環線(珞獅路理工大學~東湖路東湖賓館)工程子項,高架橋基本跨徑為30米,采用預應力砼連續箱梁體系,聯長控制在100米左右,重要節點采用鋼箱梁;典型孔跨梁部橫斷面采用魚腹式,墩身采用雙圓啞鈴型截面“Y”型墩。主線設計車速為60km/h,雙向4車道,標準段面橋寬18m。
二環線(八一路~洪山側路)高架橋工程從2008年開工以來,由于市政府與武漢大學在二環線規劃走向上存在爭議,導致工程多次停工,后來經過多次溝通協調,決定對原有方案進行調整,增加了景觀和聲屏障設計,且對經過武大西門到東湖隧道的這一段采取全封閉聲屏障,沒有絲毫揚塵和噪音污染。這樣可以確保高架橋與百年老校武大環境的和諧統一。
2009年底正式復工以后,為了減少對武漢大學及附近省直機關、部隊及居民區的影響,市政府提出了嚴格的質量進度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市領導阮成發、孫亞等多次親臨現場指導。
工程開工以來,漢陽市政集團及分公司動員一切人力、財力資源對二環線項目部予以支持,各級領導常駐現場指導慰問。
由于該工程地處鬧市區,地下管線錯綜復雜,施工難度很大,在進行下部結構施工時,挖探槽調查管線位置及走向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管線處于施工段面內,施工過程中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稍有閃失,將造成嚴重后果。有些管線需要遷改,工作人員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協調解決管線遷改和避讓問題。
另外項目部通過合理安排工序,晝夜趕工將遷改管線損失的時間爭取回來,為橋梁的最終保質保量如期通車墊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減少對周邊單位的影響,政府不惜增加投資將15聯和17聯變更成鋼箱梁結構。原設計方案中17聯有一根橔柱在武大西門正門口,為了不影響武大車輛出行,決定取消該橔柱,這樣一來增加了17聯單跨的跨度,由于鋼箱梁彈性變形相對較大,如何解決鋼箱梁的負應力問題,成了擺在參建各方面前頭疼的問題,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創造性的把與17聯鋼箱梁相接的16聯及18聯改為混凝土箱梁,同時,與17聯相接處的16聯、18聯分別增設10米鋼箱梁,這樣以來在18聯及16聯就出現了鋼箱梁和混凝土箱梁相結合的鋼混結合梁,而混凝土結構的預應力要穿過鋼箱梁1m,且在鋼箱梁結構中進行張拉,這樣混凝土箱梁的自重成功的消除了鋼箱梁的負應力
在E匝道橋施工過程中,為了加快進度,保證質量,傳統施工方法箱梁采用鋼模板支模,由于鋼模板造價昂貴,支模周期長,拆裝復雜,幾乎無法保證2010年12月26日匝道橋部分通車的進度要求,項目部技術人員經過論證,決定采用新型塑料模板,塑料模板既可以保證結構質量,又能提高模板表面觀感,更重要的是塑料模板可以大大的縮短支模周期,節省支模時間,另外塑料模板價格便宜,使用方面,不需要周轉,一次性可以將模板支完。在具體施工前,技術人員對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都要進行技術交底,并做好記錄,施工過程中也跟蹤指導,做到質量與進度的雙保證,項目部也定期舉行技術論證總結會,集思廣益,做到盡善盡美,最終保證了E匝道橋2010年12月26日順利通車。
塑料模板拼裝完成以后的效果圖
針對E、F匝道及主線橋橋臺部分的回填,我們采用了新材料---氣泡混合輕質土。氣泡混合輕質土材質輕,強度高,填筑可以減輕路基自重,有效降低地基附加應力,大大減少整體沉降和差異沉降,并且可以利用其固化后自立性,有效減小土壓力,改善橋臺受力狀態,氣泡混合輕質土最后的自重比水還輕,但強度卻超過了低標號混凝土的強度,完全滿足設計要求。(見下圖)
下圖為氣泡輕質混合土成品
還有為確保鋼箱梁面層瀝青攤鋪之后不會發生滑移,鋼箱梁橋面上焊有剪力釘,剪力釘上面綁扎鋼筋網,再澆筑鋼纖維混凝土,混凝土上再鋪瀝青。這些剪力釘和鋼筋網可加大瀝青與路面的摩擦力,從而保證瀝青攤鋪之后的效果。
(下圖為鋼箱梁剪力釘綁扎鋼纖維以后澆筑鋼纖維砼)
安全文明是工程建設的首要條件,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文明小組,除了提高管理人員的安全文明意識和管理水平以外,更是在項目部成立農民工培訓學校,主抓農民工的安全文明意識,對農民工播放教育片,通過實例和血的教訓切實提高農民工的安全文明意識,讓他們在施工過程中自覺遵守安全文明操作規程。通過培訓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開工以來,沒有發生一起傷亡事故。并于2010年4月在武漢市開展的“四比一創”勞動競賽活動中,榮獲安全文明季度檢查二等獎。在今年年初又被武漢建委評為安全文明優良現場。
歷時將近三年,兩度停工,二環線(八一路~洪山側路)高架橋的建設可謂命途多舛。今天在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二環線珞獅路、東湖隧道將同時全線貫通,武漢市將形成一條從珞獅南路到梨園廣場長達11km的快速通道,將大大緩解中南路、中北路和武珞路及付家坡路口、街道口路口交通壓力,形成一條構建武昌南北向貫通東湖路、珞獅北路和珞獅南路的交通和景觀中軸線,對武漢市民的出行以及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