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述這樣一個人、這樣一段故事!
混凝土泥漿中,有他堅實的腳印;
機械轟鳴處,有他鏗鏘的吶喊;
實驗室里,有他徹夜忙碌的身影。
也許你會說,這些在漢陽市政隨時可以見到,每個崗位都有很多孜孜不倦的奮斗者,然而我要說的是,這不是很多人,而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卻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而且一做就是十六年,他——就是漢陽市政建設集團公司一公司支部書記盧永紅同志。
生在七零年代,學在八零年代,奮進在九零年代,如今的他早已在市政業界內頗有名氣。參加工作16年,也在施工一線摸爬滾打16年,他善于鉆研,不怕吃苦,用時間見證了他如何從一名優秀的施工技術管理人員迅速成長成為專業技術過硬、管理過硬的青年才干的。
十幾年間,他多次獲得“全省市政企業優秀項目經理”、“漢陽地區十佳青年”、“武漢市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然而光環的增多、身份的變換卻從未改變他那顆質樸而堅定的敬業之心,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才俊我談不上,但是年輕是我的資本,因為年輕人有精力、有動力奮戰在一線,學習在一線,成長在一線,收獲在一線”。
自工作以來,盧永紅同志堅持鉆研業務知識,以提高自身工作素質。在技術領域總有他獨到之處。
記得那是 2008年的一幕,盧永紅同志帶領實驗室同仁與湖北工業大學攜手研發市政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江城的天氣炎熱無比,枯燥無味的實驗難免叫人心情煩躁,但是,他時刻以一位黨員模范的精神感染著同事們。時間分分秒秒的度過,研發的成果反比例一樣喜人,經過反復修改,試應用,再修改,再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帶著他的團隊成功了,捧回了湖北省科技成果進步的大獎。
公司承擔的科技項目——新型橡膠瀝青路面材料開發及路面性能研究中,他又一次肩負重任,成為該項目的主要研究人員,經過不斷實驗論證,最終提出了適宜的瀝青砼配合比、生產工藝及相應的技術指標,取得了顯著成果。在盧永紅同志的帶領下,這支不畏懼艱難的團隊還組織編制了一部省級工法《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施工工法》,這對降低工程成本,節能環保,提高橡膠瀝青攤鋪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加強自身建設同時,他還鼓勵公司的新人們要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增強業務水平能力,并竭盡全力為年輕的同志們提供好的學習、工作環境。無論在基層還是在集團科室,他每天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離開,兢兢業業,對工作不敢有一絲懈怠。工作上,盧永紅無愧大家的重托,生活中,他對妻子卻滿是愧疚,常年奔波于各個施工現場,孩子出生時,他都無暇守候在妻子身邊,多年來他一直默默告訴自己,絕不能讓妻子再獨自承受苦痛。今年妻子患病又住進了醫院,手術當天,正值工地土方開挖,盧永紅猶豫再三,帶著對妻子的歉意,仍舊選擇了堅守在現場。
從事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和管理16年之久,他多次獨立承擔公司承接的市內多項重點工程項目的施工任務。在擔任重點項目部經理期間一貫堅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指導方針和管理意識,把創“精品工程”定為管理目標,管理中認真履行項目管理職責,嚴格執行合同,做到誠實守信,科學管理,由于對項目管理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和堅持不懈精神,從未出現質量事故,所主持的多項工程多次獲得全國、省、市優質工程的殊榮,其中,三環線西段維修改造二標工程和光谷一路工程項目獲國家級獎項。宜昌西陵二路、沿江大道、江城大道獲全國市政金杯獎。武漢漢陽梅子路道路排水工程被湖北省建設廳評為湖北省建筑優質工程(楚天杯)的同時也被中國市政工程協會評為中國市政金杯示范工程。成功從來都是關顧有準備的人,這些榮譽的到來也實實在在的證實著這一切。
多年的管理工作,盧永紅同志積極履行崗位職責,堅持制度管理。嚴格按照“三位一體”管理體系要求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制等14項管理制度,以安全、質量、環境、人員管理為重點,分門別類,細化到位,無論在集團,還是在基層公司,他所經手的每一項工作都有規范標準,每一位職工的崗位都有行為規范。確立了“保省優、創國優”總體目標。
在2010年武漢市轟轟烈烈的“四比一創”活動中,作為集團公司質量負責人,他深感“四比一創”勞動競賽意義的重大,他率先垂范,言教身行,多次召集分公司質量管理人員就如何加強工程質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管理進行探討,同時落實各公司“四比一創”領導小組及勞動競賽活動方案,盧永紅還首先提出以開展“四比一創”活動為契機,引導施工技術管理人員嚴格執行有關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求,力爭通過活動,確保工期按時竣工,消除隱患事故,創建文明工地,打造優質工程,在他的積極推動下,這使漢陽市政都形成了“比安全、比質量、比現場管理、創優質工程”良好的競爭氛圍。
為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活動期間,盧永紅同志從來都是親自帶領巡查人員踏著泥濘,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多頻次的巡查和監督,組織不定期的質量安全抽查,全年巡查共計590余次,從基坑的支護、開挖、排水到降水,從槽鋼密支護、分層到分段開挖,他不厭其煩的進行現場排查和督促,努力避免發現的問題造成后期工程質量安全事故。他依據公司管理規定,要求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嚴格規范施工,達到警醒和督促作用。通過巡查有力的預防和降低了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減少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多次受到上級領導和同仁們的齊聲稱道。
2011年2月份,集團公司審時度勢,根據工作需要將其調任一公司擔任支部書記一職,主要分管支部工作及工程管理工作,由于一公司工地零散、布局不集中,從報道的第一天到現在,他一直奔走于一線工地,帶領項目管理人員對每個工地進行詳細排查,將每個工地的情況熟記于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考,他還對公司目前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小弊端進行總結,例如公司部分通知的傳達程序繁雜,合同評審周期過長等,公司支部成員認真聽取,都得到及時的解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他就是一位用一件件小事鑄就不平凡的偉者。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體現出一位年輕市政人堅定的理想、樸實的作風和高尚的精神,用自己默默無聞的工作譜寫著漢陽市政“鐵軍”精神的新歌,用自己敬業的行為映照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